张田若:大力改革我国汉字汉语教学,排除“西方化”,实现“中国化”
張田若:大力改革我國漢字漢語教學,排除「西方化」,實現「中國化」
张田若:大力改革我国汉字汉语教学,排除“西方化”,实现“中国化”
联合国通过决议,将汉语列为国际通用语言。汉字汉语走向世界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必将为改变人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汉字汉语是世界五千年来唯一生生不息从未中断的优秀语言文字,且是在人类四分之一人口地区通用的交际工具。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历史证明它是世界优秀的语言文字。二十四史、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四大名著、优美戏曲、迷人书法以至毛主席的不朽诗篇,不胜枚举的文学著作闪烁着人类的高度智慧和文明光彩,证明人类是世间万物之灵。
不少人赞叹汉字汉语,但总觉得汉字汉语难学难用。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尤其这是使用拼音文字者的错觉。井底之蛙焉知井外还有广阔天地,一旦跳出井底必能领悟人间竟还有世外桃源。现在已有一些学习汉语的西方人享受到了这种幸福、这种文明。待汉字汉语更加普及,中西两种文明泽被世界每一角落,人类文明必将跃进到无比光彩夺目的境界,整个世界成为命运共同体,人类将更加团结,地球将无比美丽。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中华儿女幼年成才者千千万万,诗词歌赋优秀作品灿若晨星,经典古籍堆积如山,藏书楼遍及神州大地。这些瑰宝无一不是由汉字一笔一画雕琢而成。如果汉字不科学,难学,何来如此书海智库?
十九世纪以来,西方工业化,势力遍及全球,各种拼音文字随之传遍全球。拼音文字的优点是字母数量少,拼音方法易学,以字母为符号标示母语,一读即懂。儿童早识字,早阅读,早进文字世界,眼界开阔,自然觉得其文字之便捷。殊不知口头语言随时而变,莎士比亚的诗用的语言早已演变成现代英语,今日英国儿童已读不懂莎士原著。口语变化日新月异,新词语不断出现,每年增加再增加,英语词典厚似长城城砖。联合国档案室同样文件,俄语英语最厚,汉语最薄。成功者笑在最后,真是真理。
世间万物皆一分为二,有其利必有其弊,文字也是如此。
拼音文字与汉字汉语各有优势,这是历史的选择,犹如皮肤之色岂可由婴儿自行选择﹖拼音文字国家用其民族文字,这是人权,自然可引为自豪。
汉字汉语完全不同于拼音文字,五千年实践证明,便于幅员辽阔,方言纷繁的华人应用,并研究积累了丰富高效的学习方法,这方法自然大不同于拼音文字国家。三四千年前大华土地极少见西人身影,我国知识分子私塾老师编了多种汉字教材,创造了合乎汉字汉语特点的教法,从《急就篇》到《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丰富多彩,且颇有效率。
当然古代受时代局限,这些教材教法具有不少缺点,我们对待的态度是“批判继承”“扬其长,避其短”,要与时俱进。但我国的教材教法适应汉字汉语特点,符合汉字规律,合乎儿童心理,合乎实际应用是不容怀疑的。否则“三百千”何能沿用数百年?我们对此有民族自信,决不可采虚无主义态度。
问题就出在这里,二十世纪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我国大门,随着不但输入西方文字语言,而且输入了西方拼音文字的教材教法。民国时期,改文言文为白话文是一大进步,但否定汉字,视汉字为愚物甚嚣尘上,汉字汉语教材传统自然被视为祸害。
西方用拼音文字,因拼音文字有其合乎母语的优点,自然认为是最有效教法。迷信于西方教育观点,甚至学会西方文字的当权者崇洋媚外,全盘搬用西方教育,包括文字,读写教学的方法,名曰“学习西方进步教育思想”。别的学科(如自然科学)我且不说,对于汉字汉语教法全盘搬用西方拼音文字教法则是一大灾害。然而官方大权在握,何谈实事求是、民族特色、文字区别。到民国初年上海各大书局竞相出版新的小学语文课本,在内容形式上确有很大进步,然而致命伤在抛弃了汉字教学的中国传统,破坏了汉字教学的基本科学体系,大大降低了识字效率,而识字正是中国语文的基础啊!社会只见新课本为儿童喜闻乐见,知识丰富,合乎世界尤其西方潮流,不见丢失了汉字教学的优秀传统体系,这个体系是隐性的,一般人看不见摸不着,真可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门道在何处?且举大者如下:
一:学汉文关键在识字,初学必须以识字为重点,要集中力量学习汉字形音义。犹如学英语必优先学会26个字母。当然以识字为重点并非只学单字,而要与词句文联系,但重点在单字,犹如打仗要首先占领高地,抓主要矛盾。
二:学汉字有个关,或说两个关,第一关是1500字,必达到此数才能产生质变效应,即可通过二次组合掌握2.5倍的词汇,达到识词三千左右,有可能读最浅易的文章、读物,进入阅读阶段,否则那 1500字必然“回生”等于白学。
闯过第一关,还必需接着闯第二关,即认识2500字,这时可以通过继续上识字课,加上开展大量阅读两种途径达成目标。这是一个加速度的过程,学生可靠自学加听课完成任务。过了这一关就可以进行写话训练了,于是出了《高玉宝》。创造这个经验为首的是祁建华先生,后来是贾桂枝,李铎老师(黑山经验)。
三:汉字数万个,其实常用的只三四千。陆静山统计四卷《毛选》用字,仅2900,不到三千,所以选字种很重要,必须将最常用字和常用字先编入课本,让学生先学。
四:汉字的形音义有其特点,有一定规律,可以利用并教给学生,使之有规律、合乎逻辑地识字,变死记硬背单字为成串识字,即归类(或形或音或义)识字。汉字一字一音,单音节,可以编成韵语,抑扬顿挫,押韵易记。“三百千”深受儿童喜爱,且高效,有利增知识受教益。
五:汉字学习关键在能读出字音,初知字义,为的是多识,早识,早成套,早过关,不宜复杂化,要求过多过高,如不探究字源,先认后写,以求得高效,减轻负担,合乎儿童心理。
六:总之教学体系力求科学:1.字量的控制分配;2.字种的选择;3.字序的安排;4.词语的逐步掌握,读写随后有序安排。
以上这些是我国汉字汉语教学体系的优秀传统,西方拼音文字教学者一般不知晓,他们关心的是:
一、课文有趣,合乎儿童兴趣,喜欢读。至于识字如何教不太重视。
二、让学生通过读文识字,不管多少生字,不管学什么生字,不讲字序,不利用“六书”规律,随文随意出现生字。
三、一课书,认三五个汉字,被祁建华讥为“三五观点”,不以识字为重点,识字似爬行。
四、文道统一是对的,德育为先也是对的,但决不可有道轻文,不注意文的学习及其体系安排。以致“语文”变成了“非语文”,学生如何学会“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教语文不可忘了本科教学目标在语言文字,否则正如经典所言“走远了,忘了是从哪里出发的”。
就说这几点即可看出近百年来直至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体系上的致命错误,洋法代替中华传统实属对殖民地的文化渗透,毁我长城。怪不得现在学生负担重,质量低,视学母语文字为畏途,当代青年有几个爱读书,有几个能写好字(尤其不会行书),书坊卖的有水平的还是民国时期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者的书,大学生大多不知汉字平仄,五绝七律。长此以往不堪设想。其实并非因汉字之罪,根在语文教学体系、指导思想上;根在崇洋媚外,数典忘祖。
出路只有一条:反㺪归真,大力改革。主事者应了解汉字汉语教学发展史,研究教学理论,从洋人设置的泥淖中走出来,独立思考,走中国化自己的路。(当然也可学习西方一些有用的做法),排除“西方化”,实现“中国化。”
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肯定不容易,不禁令我想起上井冈山,遵义定局,西安事变,渡江作战,灭四人帮,真理标准讨论,小岗村手印,姓社姓资处理,容市场经济等重大变革。我从事汉字教学改革70余年,对此项目历史过程深有体悟,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务必包括此课题之研究革新,否则将继续为害后代而不自觉。我今年96岁,回顾上世纪六十、八十、九十年代李秉德、林汉达、陆定一、董纯才、郭林等领导亲自主持汉字教学改革,改教材,办实验取得多好成果;而今教育领导有谁顾及此重大事业,令人痛心。吾老矣,但于心不甘。恰逢党诞百年,党中央号召砥砺再征,广开言路,鼓励创新,特书此文以告国人,恳请有权之士,有识之士认真解决此一关系民族文化前途,以及汉字成功走向世界普惠世人的神圣大业,使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拥有中国特色的汉字教学体系,则中华幸甚,世界幸甚。
文字輸入 隆君承
文字一校 隆君承
文字二校 胡非才
相關鏈接: